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》(GB 7718-2025)等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修改单核心内容解读
2025-03-27
——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市场监管总局发布50项新标准与9项修改单
2025年3月27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《2025年第2号公告》,正式公布50项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9项标准修改单。此次更新覆盖食品标签、婴幼儿食品、添加剂使用、检验方法等关键领域,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。以下是核心内容总结:
一、新标准核心方向
1、食品标签管理升级
强制标示致敏物质:新修订的《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》(GB 7718-2025)要求,食品中含麸质谷物、甲壳类、鱼类等8类致敏成分时,须通过加粗、下划线或醒目标识明确标注,保障消费者知情权。
严控虚假宣传:虽未直接禁止“零添加”用语,但标签内容须与产品实际成分一致。若含添加剂却宣称“零添加”,将违反《食品安全法》及《广告法》,构成虚假宣传。
2、婴幼儿食品标准优化
品类扩展与营养调整:
《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》(GB 10769-2025)、《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》(GB 10770-2025)新增产品类别,并严格限制添加糖供能比(不超过总能量的10%)。
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》(GB 25596-2025)新增“脂肪代谢异常配方”等特殊医学用途产品,满足特殊体质婴儿需求。
3、食品添加剂与检验方法更新
禁用部分添加剂:
2025年2月起实施的《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 2760-2024)明确禁用脱氢乙酸钠(面包、糕点类)及色素落葵红、密蒙黄。
限制腌渍蔬菜中脱氢乙酸使用量(从1g/kg降至0.3g/kg)。
检验方法完善:新增《食品中锑的测定》等29项理化及微生物检验方法,提升监管科学性。
4、其他重点领域调整
灭菌乳标准修改:明确灭菌工艺参数及原料奶质量要求。
发酵乳、调制肉制品规范:细化生产卫生规范,强化微生物指标管控。
二、行业影响与合规要求
1、企业需调整配方与标签
禁用脱氢乙酸等添加剂后,烘焙、腌制食品企业需改用其他防腐剂或工艺。
含天然防腐剂(如乳酸链球菌素)的产品不得笼统标注“零添加”,需明确成分。
2、婴幼儿食品企业面临升级
需优化配方以符合糖分供能比限制,并开发特殊医学用途产品线。
3、检验与监管趋严
新增检验方法将提高对重金属、微生物等风险的检测能力,企业需加强自检。
三、“零添加”宣传规范现状
现行法规间接约束:
若食品含添加剂(包括天然防腐剂),宣称“零添加”即构成误导,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法处罚。
合规宣传需基于实际配方,如“未添加人工防腐剂”需标明具体成分。
四、政策意义
此次修订标志着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与国际接轨,通过科学化、精细化监管实现两大目标:
1、保障消费者权益:强化标签透明度,降低致敏风险,遏制误导性宣传。
2、推动行业升级:倒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,提升特殊人群食品供给能力。
结语
2025年新国标的实施将深刻影响食品生产、流通与消费全链条。企业需及时调整合规策略,消费者亦可依托更透明的标签信息做出理性选择。未来,食品安全标准将持续动态优化,为“舌尖上的安全”筑牢防线。
2025
/
03-27
所属分类:
行业新闻

企业公众号